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征收关税向全球供应链施加影响,这种做法相当于在全球范围内收取“过路费”。他以“美国优先”为目标,试图通过关税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和重振美国制造业。这一策略对全球消费市场和供应链产生了深远影响长富配资,引发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多数商品的供应链并不是单一国家完成的,而是由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工厂、劳动力、资金和设备等要素优化配置而成。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关税是一种典型的空间“租”,是对境外商品进入境内征收的一种税收。这种租金本质上是利用国界主权权力对商品征收的费用。
现代社会生产过程越来越复杂,中间环节越来越多长富配资,分工越来越细化。就像时间投资回报体现为利息或利润一样,空间投资回报则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租金。近年来,美国食利集团(时间套利资本)与食租集团(空间垄断资本)之间的博弈日益激烈,导致两党政策逐渐趋同。因此,需要从空间租与时间利的角度来理解美国的全球空间经济政策。
可以将全球经济想象成一个巨型玩具厂,各国扮演着不同的组装车间角色。然而,美国开始对运送零件的传送带收费,使得各国在供应链中都要支付额外的费用。这种新的关税玩法不再只是保护本国工人或产业,而是变成了一种操控全球财富流向的手段。
美国希望通过掌控全球关键空间布局,维持其空间霸权。例如,美国希望制造业回流复兴,并通过关税在电子地图上划定“收费范围”。其他国家要想向美国供应商品,要么支付更高的关税,要么回到美国圈定的“制造业园区”。同时,美国还利用全球供应链危机形成时间霸权,将其变为金融赌场。华尔街金融大鳄会通过预测地缘政治冲突、赌注技术发展等方式牟利,甚至通过低价收购厂房和设备再转租给企业,进一步增加成本。
这种做法最终也会影响到美国自身。当企业玩关税套利时,还要应对断货危机,普通消费者也要承担价格上涨的后果。正如经济地理学家哈维所言,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躲过多次危机,主要得益于在全球空间内的扩张转移。事实上长富配资,资本逻辑不仅在空间上的转移缓解了危机,还在时间上通过周期性波动获利,从而得以延续和扩张。
美国基于空间控制与时间操纵的双重霸权正在深刻改变全球供应链的运行逻辑。当前国际供应链体系面临范式转换的关键节点,其发展方向将决定全球经济治理是回归多边协作还是陷入零和博弈。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采取大规模救助政策虽然暂时缓解了危机,但也埋下了更大的债务危机种子。此后,美国通过量化宽松政策不断转移债务,导致美元潮汐引发新兴市场周期性震荡,地缘冲突随着空间租金争夺与时间利息博弈呈现出螺旋升级态势。
美国企图通过操控地缘冲突节奏和范围来掌控国际供应链,实现其经济霸权。如果国际供应链的紊乱有利于“美国优先”,它会不惜挑起冲突;反之,则会尽力平息冲突。这种行为已经对国际供应链造成了严重伤害,频繁出现“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单边主义空间重构战略导致全球供应链体系紊乱。频繁发动的惩罚性关税和选择性“退群”不仅冲击了新兴经济体,也引发了传统盟友的反对。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欧盟将“团结一致”应对美国的关税加码,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传统盟友也采取了反击措施。
当前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本质是不同文明时空观的碰撞。美国仍在使用绝对时空观操控世界,而我国正在用量子力学的时空思维构建新发展范式。无论美国政策如何变动,始终围绕着租与利的轮动对全球经济进行剥夺式掌控。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轮动周期更加频繁,美国国内斗争也更加激烈。
我国智能工厂能够根据纽约实时订单数据,在72小时内完成设计、生产并交付,传统的关税壁垒已难以阻挡这种时空穿透力。我国供应链正在积极布局,跨境电商崛起,企业出海成为趋势。拥有强大而完整的供应链对维护国际供应链空间格局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些西方国家追随美国对我国采取“脱钩断链”的措施,但随着美国对传统盟友也征收空间租,这些国家开始与中国合作,共同降低全球供应链风险。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政府不仅在关税战和选择性“退群”方面意图控制全球供应链,还对全球关键空间节点提出诉求,例如让格陵兰岛变成美国的一部分、夺取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等,以加强美国的空间霸权。
美国所谓“过路费”式关税实质上是对全球供应链征收的空间租,增加了全球供应链成本,不利于全球经济稳定发展。我们应当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保持全球供应链稳定长富配资,破解美国制造的种种供应链危机局面。这场变革将重塑21世纪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国际社会需要安全、稳定的全球供应链空间格局,以适应不断扩大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
集中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